1 编制目的
为确保煤气净化作业区财产和员工生命安全,提高对突发性事故的处理能力,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组织实施抢险救援,防止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结合实际,编制了作业区级粗苯工段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2 编制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范围》(GB16483-2000)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督总局令第1号)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焦化厂粗苯工段,当发生粗苯工段粗苯、煤气轻微泄漏、初期火灾时,启动作业区级粗苯工段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专项预案。
4 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4.1危险目标的确定
4.1.1危险特性
粗苯危险性类别为中闪点易燃液体。粗苯易燃、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或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很快引起痉挛、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出血性白血病。
焦炉煤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4.1.2危险目标
煤气净化作业区粗苯工段现有40m3粗苯贮罐2只。粗苯密度为0.885×103kg/m3,充装系数为0.85,则共可储存粗苯:40×2×0.885×0.88=60.2t。
另外粗苯工段使用焦炉煤气过程中由于压力过低未快速切断而引起回火爆炸;或点火操作不当发生爆炸;由于阀门等不严密导致煤气泄漏引起人员中毒。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9规定.煤气净化粗苯工段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4.2具体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
4.2.1健康危害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对皮肤粘膜有刺激致敏作用,可引起出血性白血病。急性中毒:轻者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轻度兴奋、步态蹒跚等酒醉状态;严重者发生昏迷、抽搐、血压下降,以至呼吸和循环衰竭而死亡。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症;造血系统改变;血细胞血小板减少,重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病例在慢性中毒后可发生白血病(以急性粒细胞性为多见)。皮肤损害有脱脂、干燥、皱裂、皮炎。
苯对人体的危害
空气中苯蒸气浓度 接触时间 反应
(ppm) (mg/m3) Min
19000-20000 61000-64000 5-10 死亡
7500 24000 30 生命危险
1500 4800 60 严重中毒症状
500 1600 60 一般中毒症状
50-150 160-480 300 头痛、乏力、疲劳
煤气中的主要有毒成分为CO,CO的毒性分级属II,能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缺氧,使人昏迷不醒。在低浓度下停留,能产生头昏、心跳、恶心及虚脱等。
4.2.2环境危害
粗苯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4.2.3爆炸危险
粗苯危险性类别为中闪点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有燃烧爆炸危险。(爆炸极限1.2%~8%,引燃温度562℃)
焦炉煤气为有毒和易爆性气体,焦炉煤气和空气混合,能够形成爆炸性混合气,遇到明火或受热超过600即能爆炸。爆炸界限一般下限约5%、上限约30%(指空气和焦炉煤气的混合气中焦炉煤气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5 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分析
5.1事故类型
粗苯工段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主要有:
(1)粗苯中毒;
(2)粗苯着火爆炸;
(3)煤气中毒;
(4)煤气着火、爆炸。
5.2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
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
(2)检修不及时,设备、设施损伤、锈蚀发生泄漏;
(3)阀门、泵、管道等因质量或安装不当泄漏;
(4)撞击或人为破坏等造成容器、管道等破裂而泄漏;
(5)贮罐超装溢出;
(6)由自然灾害造成的破裂泄漏,如地震、雷击等;
(7)焊、割、打磨产生火花以及高温等因素;
(8)检修时,未吹扫干净,检修方式不当;
(9)点火吸烟或违章动火;
(10)物质过热引发:如线路老化,引燃绝缘层;过载、接触不良等产生高温;
(11)电气火花,如短路、断路火花等;
(12)易燃液体发生泄漏;粗苯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
(13)人员操作失误等。
5.3危害程度分析
5.3.1粗苯储罐火灾、爆炸后果
粗苯生产现场有2个贮罐,单罐容积40m3,最大存储60.2吨粗苯。一旦粗苯发生泄漏,遇到点火源即可发生火灾,其安全半径一般有30多米。由此可知,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5.3.2焦炉煤气火灾、爆炸后果
焦炉煤气爆炸极限为5%-30% ,由于其爆炸下限低,并且爆炸极限范围大,所以在空气中混有焦炉煤气,很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火源易发生爆炸。由此可见一旦发生煤气火灾事故,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5.3.3粗苯储罐泄漏事故导致毒性危害后果
苯的LD50(半数致死浓度,即引起实验染毒动物半数死亡的毒物浓度)为3306ppm,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TWA)为6mg/m3。假定泄漏口直径为0.20米,在风向为SSE、风速为36m/s (极端风速)、空气温度25.9℃的环境下,泄露1小时内,苯蒸汽达到致死浓度的扩散范围为半径30多米的圆形区域;达到最高允许浓度的危害距离为下风向1.5千米。
5.3.4管式炉煤气泄漏事故导致毒性危害后果
焦炉煤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强20倍,而且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以后分离的速度极慢。故人体吸入煤气后,大量的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结合就失去了与氧气结合的机会,使身体各组织缺乏氧气的供应而发生的呼吸障碍,从而是人煤气中毒。由此可见一旦员工稍有不慎吸入煤气,就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全身无力,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以致死亡。
若煤气发生大量泄漏,除会对人体造成中毒的危害外,还极有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继而引起煤气生产装置、净化装置、储运装置的连锁性停产甚至爆炸。
6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1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任务,在事故未发生时充分做好预防工作;在事故发生后,立即抢救受伤人员、组织撤离或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的其他人员;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检测、检验、监测手段、救援装备和技术,迅速控制事态,消除危害后果。
6.2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是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实现本质安全,尽可能防止事故发生;二是在假定事故发生的情况下,通过预先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降低和减少灾害破坏和造成损失的目的。为此,平时要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搞好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得应急组织体系的各机构、各部门明确各自职责及运行程序,熟悉应急救援的基本技术、方法和技巧,掌握自救和互救的知识,提高应急响应系统的整体救援能力。
7组织机构及职责
7.1组织机构
煤气净化粗苯工段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抢 医 应 物 通
险 疗 急 资 讯
抢 救 疏 运 联
修 护 散 输 络
员 员 员 员 员
7.2煤气净化粗苯工段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
指挥:作业长:梁明
副指挥:当班工长
成员: 当班中控人员
7.2.3主要职责
7.2.3.1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上一篇: 反恐怖事件应急预案
下一篇: 锅炉安全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